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2024年9月19日下午三点,合肥五中特邀中共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党代表,贵州省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老师到校为师生作“相信奋斗的力量·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专题讲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何劲松主持,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老师参加。
演讲伊始,大家通过央视《遍地英雄》栏目刘秀祥老师专辑感受到,刘秀祥老师的故事,是一曲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生命赞歌。他出身贫寒,面对家庭的破碎与生活的重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紧紧抓住读书这根救命稻草,用知识的力量为自己和母亲撑起了一片天。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勇于奋斗,就能打破命运的枷锁,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作为儿子,他以平凡之躯,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篇章,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深刻内涵,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美孝子的闪亮坐标。
刘老师以“选择、奋斗、坚持”的主题词展开演讲。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前行的阶梯。他以自己人生五个转折点的抉择为例,引发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读书?为什么接受教育?再以他的经历阐述“人,生而平凡,做而伟大”“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的意义。同时引发了师生对读书的思考、对人生的规划、对生命更深的思考。作为学子,在逆境中,他不仅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更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照亮了自己的希望之路。用知识改变命运,更用意志温暖人间,展现了人性中最坚韧不拔与温柔细腻的一面。
最让大家佩服的,走出大山的是他,可重新回到大山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也是他,刘秀祥老师发起了“助学走乡村公益助学行动”,先后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助力他们圆梦大学,同时牵线资助贫困学生7000余人。刘秀祥老师教育孩子的案例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深厚情怀与卓越成就。他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学生、通过家访劝学行动帮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实施资助与帮扶计划提供实质性帮助、注重德育与智育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最终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和社会人才。作为老师,他却超越了职业的界限,成为学生们心灵的灯塔。在三尺讲台上,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用爱与坚持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听刘秀祥老师的讲座,在座的老师们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感触之深,难以言表。在他质朴而深情的讲述中,老师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影子,感受到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学生的深情以及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老师们被刘秀祥老师那种“为了学生,一切值得”的情怀所深深打动,他们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涌动着共鸣。在这一刻,我相信老师们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决心要像刘秀祥老师那样,用爱心与智慧去影响每一个学生,用教育家的情怀去温暖每一颗年轻的心,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自发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他们手持笔记本、书籍或是简单的纸张,小心翼翼地递到刘秀祥老师面前,请求他留下宝贵的签名。每签下一个名字,刘老师都会抬头,用那充满鼓励的眼神与学生对视,有时还会轻声询问学生的名字,简短交流几句,给予他们最真挚的祝福与鼓励。在刘老师的讲述中,学生们仿佛亲眼见证了一颗种子如何在逆境中顽强破土,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奇迹。他们被刘老师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深沉的责任感,以及面对困难时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芒,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明白,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崎岖,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我相信,这一刻,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那是对教育家精神的崇敬与追求,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渴望。
随后,刘秀祥老师参观了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摄影纪念馆,志愿者们向刘秀祥老师介绍了张崇岫先生的生平事迹,强调了他作为战地记者的勇敢与坚持。在抗美援朝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张崇岫先生不畏艰难,深入前线,用镜头捕捉了无数真实而感人的瞬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接着,志愿者们逐一展示了张崇岫先生拍摄的抗美援朝摄影照片。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刘秀祥老师仔细端详着每一张照片,不时停下脚步,与身边的师生交流心得,共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此次刘秀祥老师在合肥五中的专题讲座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见解,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为广大师生树立了榜样。刘秀祥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每一个人:孝道是传承,是力量,是无论身处何境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师道是灯塔,是启迪,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坚守使命、引领未来的智慧之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